“不管怎样说,风雪妹子,我都会感激你的——”
“你,你和范大哥多做些利国利民的事情,那,那就是最大的感谢了。”
“哦,那些事情,都是义不容辞的!”月白这样说道。
“既然你和范大哥所做的事情,是义不容辞的。那么,我和杜川伸出援手,也就在清理之中了——”
“是啊,如果我们的民众都能够觉醒过来,也就不怕那倭国来侵扰了。”
“是啊,那句话说得好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大义大节上,我们都要站稳脚跟啊!”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烧着那一大锅水。
水烧好之后,两人作了分工,风雪负责与道姑师父有关的事情,月白负责与仪清师太有关的事情。原来,经过一番交流之后,风雪也觉得,正所谓“逝者为大”,既然仪清已然逝去,以前的仇怨也就一笔勾销了,因此,月白既然想着做些让逝者入土为安的事情,也就随她去吧。
在为道姑师父擦洗的时候,风雪发现那道袍的衣兜里,藏着一个小本子,就拿了出来,放在了一旁。
经过好几个小时的忙碌之后,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安葬方面的事情,总算完成了。
月白和风雪返回道观之后,简单地吃了点稀粥,就休息去了。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清晨。
简单地梳洗之后,两人匆匆用过早餐,风雪想起昨天那本子的事情,就找到那本子,准备翻阅了。
“月白姐姐,一起来看看吧?”风雪这样说道。
“风雪妹子,这,这是令师尊的遗物,我,我恐怕不便于一起看吧?”月白这样说道。
“月白姐姐,我师父已然入土为安,这是她老人家留在世上唯一的物品了。哦,说不定有些事情,关系到更多的人,你,你就过来看看吧。”
“好吧,既然是这样,我,我就看一下——”月白这样回应道。
接下来,风雪就翻开那本子,和月白一起细看起来;只见那上面写着——
风雪徒儿,这世上,最有可能翻阅起这小本子的人,应该就是你了。不过,到了那时候,为师恐怕已是不知身处何方了。
好几个月之前,咱师徒俩有缘相识。那时候,你迭遭变故,悲戚哀婉,让为师油然而生悲悯之情。你曾想着跟着为师出家为道,当时,我只觉得,你尘缘未了,这道观,未必就是你长久的栖身之所,更不会是你心灵的归宿。于是,我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给你讲了那桥上抱柱的故事。当时我就这样想,这世上,没有人能够替你作出决定。再过一些时候,当我返回这道观的时候,不见你的影踪,却看到了你留下的那个本子。看了那上面的文字,为师更是觉得,既然尘缘未了,你就不要勉强自己。该做的事情,总还是要去做的。
看完你所写的那些文字之后,我也续写了一些。嗯,也不知你看到了没有?
为师之所以要写上那么多的文字,倒不是觉得自己的文笔有多好,而只是想告诉你,这人世间的事情,总是一言难尽的。如果还真有“痛定思痛”的说法,那么,当事人再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多半就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了。
也就是说,不会再轻易更改的了。
你多半会问:那故事里的秋仙姑娘,到底是谁呢?
其实,那秋仙姑娘并不是为师,而是为师的亲姐姐。
事情真的就那么凑巧,你有一个双胞胎妹妹,为师有一个孪生姐姐。
哦,风雪徒儿,为师离开那道观以后,你也离开了。也不知道,几个月过去了,你是否已经走出了那生活的阴影,是否重新振作起来了,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
为师总觉得,按照你当时的心里状态,并不合适出家。
或许,出家,远离尘嚣,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世上,真正能够放得下的人,又有几个呢?因此,与其身披道袍想着尘世间的事情,好不如置身红尘,慢慢体会那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是非成败、悲欢离合。
我们到这尘世间走一遭,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如果能把这个问题想深想透,出不出家,也都无所谓了。人世间最大的不幸,多半就源于那“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
风雪徒儿,当初为师之所以要离开你,只是希望,你能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空间,利用一点时间,把一些事情想清楚,比如前途,命运,尘缘,情感......而当为师返回那道观之时,看到你写在那本子上的文字之后,一时觉得,自己也想写上一些文字,就盼着某一天你能看到,或许会对你有所借鉴,有所启迪,有所帮助。
这样看来,为师多半也有着沽名钓誉、好为人师的一面。
最近的一些日子,为师时常惦记、牵挂着你。然而,一时半会儿之间,却又没能再见你一面。于是,在这样一个夜晚,为师一时心中有所想,请不能自已,就想着要诉诸笔端了。我想,既有所想,那就先写下来再说吧。
以下所写的,是为师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