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兰以为六岁小孩做的玩意好不到哪里去,适才第一次仔细观察这些胭脂水粉。
沾湿了指腹,点胭脂在手腕上推开,一抹嫣红铺成,色泽均匀,还有淡淡花香。
试着抹在脸颊上,对镜一观,没有浓重的红,而是给人添加一抹元气。
“真是你做的?”
“阿奶怎么样?小姑教得好,对不对?”
李英兰没有刻意去隐藏自己的惊讶,佳音从小就喜欢花儿草儿,稍微长大些,家里条件也好了,成天爱和她小姑一起摆弄这些玩意,还真让她琢磨出门道了?
想起空间书房里面有许多古籍,她忽然觉得可以因材施教,找找有没有相关的书籍,若是能插柳成荫,把爱好培养成谋生的能力更好。
“佳音,你等奶奶一会儿!”
回屋之前,拿一碟绿豆糕给佳音打发时间,合上门窗,拿出白玉返回空间。
在偌大的书房里,一本本翻,一本本看,她找到了一本《中国古代妆容配方》,以及一些栽培花卉的实用手册。
扫一眼目录,然后快速翻阅,她选择最简单的一张方子——红蓝花胭脂。
红蓝花指后世人说话的红花,成品不需要一味药材,是基础款。
将制作说明誊抄下来,重新回到院子里,佳音正在悠哉吃糕。
“阿奶今天教你识生字,等你学会了,就可以看懂方子,以后你照着上面写的做,可以得到比现在更漂亮的胭脂。”
董佳音立即应和:“好,我学。”
小姑娘乐意学习,对了李英兰的心。庆幸她不像三丫那样,怕识字苦,怕识字累。
乡村的宁静致远没有远播进府城。
临安繁华的东街。
董有森刚来饭馆送货,坐在车上没下来,他扯着嗓子问。
“大嫂,我媳妇两天没回村,她忙活儿啥?”
方桂香正抬着一筐韭黄往屋里走:“听她说师爷府上的三姨娘给了一件鹤氅要缝补,是水鸟的羽毛制成,珍惜无比,她正忙着给人交货。”
“哦,我这就去接她。”
在城里混迹几年的功夫,董有森对临安算是门清。
知道高门大户怎么走,谁家住在哪条巷子,有了一股城里人的气息。
马车停在路口拐角,再往前面拐弯走五十米,就是师爷的府邸,清晰可见两头雄狮屹立不倒。
长巷里一串女子的说话声随风远远飘扬。
杨秋花被师爷府三个短工粗妇恭维着从侧门走出来,一路上得意洋洋。
并肩走在杨秋花左边的妇人,细长的丹凤眼一挑:“哟,你干哥哥对你真好,这次缝补好鹤氅脱手就赏5两银子,哎,我真羡慕不来。”
杨秋花娇笑连连:“哎呀,运气好!我当时去三姨娘院里,也不知道干哥在呀。”
有妇人捧着杨秋花:“人家长得漂亮,绣活儿又好,你拿什么比?不怪老爷和姨娘爱重杨妹妹。”
跟着后面的妇人,拍拍杨秋花的肩膀:“嗳,你生过孩子,为何腰上没有一丝赘肉,苗条得跟少女似的,有什么好办法教教我呗!”
杨秋花掩口一笑:“没什么办法,我是天生的。”
“哟,真叫人羡慕,你男人肯定喜欢你。”
三个短工媳妇七嘴八舌,心里嫉妒又不忘嘴上吹捧,一路咯咯笑走出拐角,眼皮一抬杨秋花就看见自己男人。
她不着急和自己丈夫打招呼,先和三个粗妇作别,等人都走光了,才转眸对董有森讲话。
“啧~你怎么忽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