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长达近百年的修撰《明史》过程中,对高拱的评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高拱的著述里,充斥着“鞑虏建彝”这样的字眼,且其靖边之功最为昭著;但大清忌讳“虏”字,皇上甚至下令禁毁高拱关涉边务的著作。无奈之下,见王世贞《辅传》里的高拱传,几无对高拱功绩的记载,也甚少关涉“鞑虏建彝”,索性将其改头换面照搬过来,搪塞了事。
2018年1月24日11时16分初稿写成
2018年2月28日21时48分二稿改毕
2018年3月15日22时18分三稿改毕
2018年4月8日17时33分四稿改
与此同时,在长达近百年的修撰《明史》过程中,对高拱的评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高拱的著述里,充斥着“鞑虏建彝”这样的字眼,且其靖边之功最为昭著;但大清忌讳“虏”字,皇上甚至下令禁毁高拱关涉边务的著作。无奈之下,见王世贞《辅传》里的高拱传,几无对高拱功绩的记载,也甚少关涉“鞑虏建彝”,索性将其改头换面照搬过来,搪塞了事。
2018年1月24日11时16分初稿写成
2018年2月28日21时48分二稿改毕
2018年3月15日22时18分三稿改毕
2018年4月8日17时33分四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