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 844 章 第三章连山默(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让我给你读书?”以特制的白绫覆眼的男童困惑的看着面前在午休时间跑来自己的崽崽。

“对啊对啊,臭阿父不给我读,你比我年长,识字比我多,给我读好不好?”无忧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忍痛掏出了自己这个月领到的糖。“分你一半。”

呜呜,她每个月的分例中糖就那么多,拿到手后要被臭老娘抢走一半,剩下一半还要分一半,真不剩多少了。

连山默看不见,却闻得到糖的香味,是很珍贵的一种糖,甜味很足,这样的好东西很久以前的先知每天都能吃,吃不完还可以扔掉,到他这一代,也就一个月领到一包。

连山氏自辛筝统治兖州后日子并不好过,虽然没血统贵族那么惨,却也落寞了许多。

神裔氏族没有蓄奴的传统,准确说是最近一千年里没有蓄奴的传统,约莫一千年前连山城便禁止了奴隶这种存在在自己地盘上存在。

出现这种情况倒不是神裔氏族比血统贵族更有良心,真有良心神裔氏族也不能从炎帝时代延续至今,而且还与炎帝的种族融合对着干,一直奉行族内婚。炎帝时代的煊赫族群现在还没消亡的族氏一个巴掌数得清,始终我行我素的神裔氏族正是其中之一,良心显然没这能耐。

神裔氏族最初是若干支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服从炎帝让长生种与短生种通婚融合血脉的氏族组成的联盟,抱团抵抗来自炎帝的压力,而不同势力抱团,为了表达诚意,免不了联姻。哪怕那时还没有现代婚姻的认知,但有类似的行为,两个氏族结盟,会让两个族长或族中有继承权的人生下有两个氏族血脉的孩子,这个孩子将拥有所属氏族靠前的继承权。

神裔氏族每一支都有其特殊之处,如连山,后代中有一定概率生下先知,其它氏族亦然。这种不稳定遗传不照姓氏来,你是连山氏的族人代表你有可能生出先知,你不是连山族人,但你的祖先与连山有过通婚,那你的氏不是连山,你也可能生下先知。

因而神裔氏族内部的规矩与正常的贵族略有些不同,贵族的传承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家业。而神裔氏族,哪怕是族长,想让自己的孩子继承自己的位置,可以,只要你生的孩子继承了氏族的特殊能力,比如连山氏,生个先知就行。如果生不出,那族长的子孙也只是旁支,再没有实干才能的话,话语权还不如连山果这种不是先知但能靠能力往上爬的偏远旁支,资源就更不用提了,氏族内部真正有做主权的先知们宁愿将资源倾斜连山果这种也不愿给族长生的废物子女。

资源是有限的,氏族内部也一样,均分给家族内部每个族人是断无可能的,有限的资源当然要投资给更有价值的族人。至于族长高不高兴,氏族内部的真正权力属于先知,重要的事必须让先知开会投票决定,族长不能擅做主张。族长不高兴可以拿自己的那一份资源去补贴子孙,不能挪用氏族的资源。

因着特殊的能力,神裔氏族不行嫡长子继承制,权力更迭却稳如磐石,不像血统贵族那般继承人斗得要死要活的,但也有自己的烦恼。

神裔氏族的能力遗传是不稳定的,两个先知结合,生下的先知的确要大,生百十个孩子,差不多能生出一个先知。且不说哪个先知能在有生之年生出百十个孩子,连山氏有记载以来所有先知加起来都没超过两百个,这么珍贵的资源用来生育,天理不容。

因而先知的产生还是依靠普通族人,而普通族人产生先知的概率更低,这也迫使神裔氏族宁愿扛着炎帝的压力也不愿舍弃族内婚制度,保持族内婚,保持血统的纯净才能每代都有先知诞生。炎帝也是出于类似的考量没对神裔氏族下手,真要让神裔氏族妥协,以炎帝当年对人族的控制力并不难。

但这也有个后遗症,近亲通婚很容易生出畸形,好不容易生个健康的。很抱歉,身体没问题不代表脑子没问题,而人族的技术没发展到能检测刚出生的婴儿脑子有没有问题,智商有问题是个傻子脑瘫还是其次,连山氏不差这一碗饭,实在不行也可以安乐死,怕就怕出现巫女婼与幽缪王的那种情况。身体健康,脑子很聪明,于是各自背后的势力都花了大量资源培养他俩,辛辛苦苦将人培养成材成年,却发现这俩是先天精神病,没得治那种,所有投资都打了水漂,那心情绝非简单的一句吐血能形容。

只是普通人的精神病破坏力尚且惊人,何况有精神病的先知,连山氏并不想培养出个有精神病的先知来看看他能造成怎样的损失。

神裔氏族对此的做法是适当的与外族通婚,最初时与不同的神裔氏族之间内部通婚,一开始便定下了盟约。生下的后代看看有没有继承天赋,比如羲和氏一对夫妻生了个先知,这个孩子就得交给连山氏,连山氏同理。若生的孩子是普通人,那孩子的姓氏由孩子的父母自己决定。

通婚一两千年后原本不同族氏的氏族变成了神裔氏族,姓氏不同,但谁跟谁都是血亲,还是未出五服那种,这就很危险了。五服之外,族内婚也没什么,五服之内的族内婚,问题很大。

无奈,神裔氏族终于开始看向外部,允许少数族人与外人通婚以维持着平衡。如此一来,不免影响到寿命,神裔氏族内部开始出现短生种,并且短生种的人口越来越多——论繁衍,短生种甚于长生种。

神裔氏族有犹豫过要不要废弃这一政策,最终作罢,族人数量多了也有个好处:先知的诞生是小概率事件,但人口基数上去了,生出先知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只是如此一来,要供养的族人越来越多,资源便开始不够用。

为了获得更多资源,也为了顺应生产关系的改变(私有制开始成为主流),神裔氏族开始进行推行半公有半私有制。

氏族养育每一个成员,从怀上起,氏族会按时发钱粮物资包圆从生活到学习的所有开销,直至这孩子成年后自力更生。其成年后会分到一座宅邸,从事什么职业也由自己决定,当时做主的先知说让族人按喜好选择职业有利于族人发掘自身热情。成年后族人自己选择从事什么领域,若是有天分又努力,让氏族觉得能做出点成绩在未来为氏族带来回报,便会追加投资,不能的话就放养。

从成年到死亡为止,该族人赚到的财富都是自己的私产,年轻时没攒够钱养老,老了以后,氏族会提供一份保底的养老钱。但攒够钱,能自己养老还有剩,那么他咽气后,赚的所有资财属于氏族,子孙后代一分都不能继承。

——资财的范围很广,因为有的族人并未留下金银土地方面的实财,比如历史上有一位族人,喜爱木雕,成了木雕宗师,其所制的木雕是千金难求的艺术品。因而她死后她生前雕的所有木雕都被氏族收走,一部分后来的岁月里陆续卖出换取钱财,一部分收进了收藏馆,收藏馆中收藏的都是珍贵的艺术品,不时举办茶会宴饮邀请其它贵族与有钱人——一部分帖子是白送的,一部分帖子会卖掉。

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捞钱供族群开销,但随着族中人口越来越多,获取资源的速度终究跟不上。

没奈何,神裔氏族开始淘汰一部分族人,祖上连着十代都没有生出先知,同时自身又不学无术,没有才能,让氏族看不到回报的族人,成年后会被除族,不能再用神裔氏族的氏。为了防止这名族人被除族就饿死,分出去前可以分到一笔财产,多是当时大国的土地与房产,只要不沾上什么恶习,足以维持生计,至于子孙如何,自求多福。

氏族并不会关心那些被除族的族人及其子孙如何,除非他们生下了继承天赋的子孙。虽然血缘很远了,概率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但那些人仍旧有可能生下继承了天赋的后代,在连山氏的历史上便有记载十一位先知是从外头迎回来的。

问题....也不能说问题,真正决定在自家地盘清楚奴隶制的是先知的预言,奴隶制会走向末路,而在它灭亡前是血腥残暴且数不尽的奴隶暴/动,血腥浪潮中会有无数奴隶主被杀死,连山城体量太小,不愿卷入其中,但导/火索是第六位先知。

这位先知的父母是奴隶,所以他生来便是奴隶——连山城的奴隶。

他被迎为先知后,他的父母仗着自己的孩子是先知,报复性的杀了主人全家,而年幼的先知不允许自己的父母为死去的主人全家偿命,威胁让他的父母偿命,那他就自尽。

此事引起了轰动,奴隶杀主罪不可赦,何况先知一家的主人是奴隶主中少有的会善待奴隶的人,素有善名,却招来此等报复,岂有此理。

主人是善人,为何先知父母还要杀旧主?会善待奴隶的奴隶主有,但再善待必定及不上对人的善待,先知一家原是不觉得有什么的,奴隶嘛,有这样的好主人已经很好了。可他们因为先知的缘故成了人,成了连山氏的族人,接受了人的教育,再琢磨一下自己过一家过去的生活,越想越不对味,最终恶向胆边生,找回去将旧主全家给杀了。

那名奴隶主的全家是连山族人,却不是先知,莫说他一家七口人已经死了,便是没死那也不能与先知的命相提并论,但同族相残也必须受到惩罚,因而此事的最终结果是各退一步,先知的父母被流放远方,至于先知会不会私底下照顾父母,那是另一回事。

此事之中一部分族人开始思考奴隶制,在那之前,族人对奴隶的认知都是来自被击败的战俘(遥远异国的陌生人),战败成为奴隶是理所当然的事,再不就是债务奴隶,因为懒惰不思进取,欠债太多,最终自己与自己未来的子孙都沦为奴隶。当然,大部分族人是不关心奴隶来源的,那就是会喘气的工具,谁会关心工具是怎么做出来的?能用,用得顺手就行。

不论是哪一种,奴隶与奴隶主都是没有关系的陌生人。

但先知之事证明了两点,第一点:奴隶不是工具,工具不会自己杀人,奴隶会,但这点不是最重要的,奴隶不听话,打杀镇压了便是;第二点,奴隶与自己有血缘,这是最毛骨悚然的。

奴隶没有家谱,祖先是谁不知道,但两个奴隶能生下一名先知,他们中必定有一个也可能是两个的祖上出自连山,并非没有关系的陌生人,与自己存在血缘关系。

自己是连山族人,享有优渥的待遇,但自己的子孙呢?未来会不会也沦为奴隶?被自己的同族奴役?

最终在数位先知的推动下,连山城(神裔氏族主要聚居地)控制范围内不能再有奴隶,但没了免费的奴隶劳动力供养,族中收益便少了一半,因而神裔氏族开始开拓其它领域捞钱,经商、培育更好的作物、工匠....什么能赚钱就掺和什么,多方面撒网,一网撒下去保底也能有几尾鱼,偶尔也有大鱼。

井田制开始出现崩溃的苗头,原本不能买卖的土地变成可以买卖的东西,神裔氏族先人一步购入大量美田。为了保险,这些土地并非都在一处,而是每个方国几千几万亩,相当于该国的中等贵族水平,不多不少,少了收益还不够运输费,多了会被诸侯看上,中等水平正好,诸侯不至于为了这么点土地招惹神裔氏族。

几千几万亩地即便是美田也很少,但成百上千个几千几万亩美田....总得来说,神裔氏族曾经拥有的土地每岁带来的收益不比四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国库逊色。

辛筝废奴对神裔氏族完全没影响,但她收回所有土地,按人头分配土地对神裔氏族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就是还是从辛筝十一二岁起神裔氏族便陆续脱手拥有的土地,转移与奴隶、土地无关的领域,不然损失更大。

随着辛筝对帝国的控制力愈发增强,那些暴利的行当都被写进了刑法中,而不暴利的行当....神裔氏族一直以来都是脱产者,虽然其中连山一支的主要业务有种地,但别人种地是为了维持生计,连山种地是为了培育改良作物,本质上也是一种脱产职业。

要养活众多的族人——不是所有族人成年后都会老老实实去干活,也有混吃等死的;有的族人实在没什么天赋,成年活只能糊口,没攒下多少家产回报氏族;有残疾的族人成年后能从族中领到一笔生活费维持生活——神裔氏族的开销非常大,又不能跟辛筝抢钱,只能节流,降低族人的生活标准,直到组建的船队开始从远洋贸易中赚钱才好起来,但人心滋生的不满不是短时间能消除的。

再加上官序与养老爵位取代了部分族学与养老的功能,官考又为不是贵族的族人提供了做官的机会,一些在外头发展得好的族人便觉得氏族对自己弊大于利,自己的资财足以养孩子,并且养的标准更好(神裔氏族养孩子的标准是吃饱穿暖能接受教育,学习喜欢的技艺,锦衣玉食、仆从簇拥、买奢侈品统统都是白日梦),不差氏族那点钱,不想死后将所有资源充公,想用更多的资源培养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

人心浮动,氏族对族人的控制越来越弱,最终在一百年前激化,族里通过了新的族规:想分家的,允许申请分家,但分家后子孙不再是神裔氏族的族人,不能再使用神裔氏族的氏。

虽然走了一部分使得花钱的人少了,但人是活水,人越多越兴旺,一下子失去众多族人,连山城不免愈发落寞,曾经先知可以随便吃,吃不完还带扔的东西如今都不能随便了。他若非先知,一个月一包都领不到,别的孩子一年才能领到一包这样的奢侈品糖。

连山默露出了迟疑之色,理智告诉他应该离这个未来疑似会强迫自己的家伙远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