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老七做出来的啤酒在青山镇乃至平川县大受欢迎之后,几乎可以说是已经成为李家酒坊未来的接班人了。尽管他并没有主动提出,可李老太爷、包括族长在内的人都有这个意向,其他人又酿不出啤酒来,只得默认。
所以,作为李老七的独子,李淮南的大喜之日,家里头所有人都在,而且个个都穿上了新衣服。
苏锦绣虽然不知道这些,可打眼一看,也觉得比上回定亲时来的人要多得多。
李淮南是几个叔伯都在忙着指挥酒坊里的学徒帮忙准备客人休息吃饭的桌椅,几个婶婶不管平时处的怎么样,也都跟着忙前忙后,就连和苏玉儿不怎么对付的四婶,也跟着安排茶水。
李家也有和小馨儿年岁相当的小娃娃,到处跑来跑去,凑到了李淮南面前,说着也不知道谁教的吉祥话,把一群人逗得哈哈大笑。
很快就到了该出发的时候,虽然院里院外还是人来人往一团乱,可是大喜的日子不能误了时辰,新郎官李淮南带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帮着迎亲的是李淮南在镖局的几个伙伴,一个赛一个的结实,倒是不用担心遇着拦门的。
苏玉儿满脸都是笑意,可等到儿子出了门,也不知怎的,突然就抹起了眼泪。
苏锦绣没有跟着迎亲队伍出去,她是女眷,跟着出门不大合适,便和万雪琴一块留了下来。
“淮南的好日子,你哭什么,别人瞧见还以为你对儿媳妇不满意呢。”万雪琴看见苏玉儿抹泪,连忙劝她,“快别哭了,一会儿妆都要花了。”
上辈子苏锦绣虽然没嫁过人,可随出去的份子钱不少,男女结婚的场景也没少见,可一般笑开花的都是男方父母,流眼泪的才是女方父母,苏玉儿这一出,她还真是有些不明白。
被万雪琴一句妆花了止住眼泪的苏玉儿抽噎着,问,“你说淮南这小子,会不会娶了媳妇忘了娘啊……”
原来是这么回事。
苏锦绣哑然失笑,她是真没想到自己性格爽利,平时对儿子毫不客气的姑姑居然还会有这种担忧。
“您想多了,别说是娶媳妇,就是生了孩子,淮南还是您儿子,这是改不了的。”苏锦绣安慰她,“这会儿您与其琢磨这个,倒不如想想,给儿媳妇准备的喜钱放哪里了。”
喜钱是拜堂的时候,男方父母要给女方的红包,类似于改口费,却又有些不同,总之是习俗的一种。
苏锦绣一说这话,苏玉儿一拍脑袋,急急忙忙的走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太阳已经挂在了半空,这会儿苏玉儿忙活完,又开始着急了,“怎么还没回来啊,可别误了吉时。”
此时,院子里的桌椅均已摆放完毕,观礼的客人们也到齐了,饭菜开始上锅,只等着新娘子进门之后拜堂,就能够开席了。
“您别着急,林家那边也不会刻意为难淮南的,估摸着快了。”
苏锦绣的话音刚落,就听到门外传来一阵鞭炮声。
迎亲的队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