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样食物准备好,烧鸡、猪蹄、鱼汤、豆腐等等,算是丰盛的大餐了。
杨将军没有再说刚刚的话题。
李幹肯定,杨将军肯定知晓一些秘密,只是不愿意多谈。
上了餐桌,杨将军介绍起历史。
“昔日,我们军队来到此处,这里就有了村寨。他们是先秦时,躲避战乱而来的百姓,在此处定居。
那时的此处,看着像是山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此地,有良田、有美池、有桑竹,一切生活应需之物皆可见。
我本欲带兵离开,在迷雾中打转,始终不得其径。打听才知道,曾经有一名游人,曾穿过一处山峡缝隙而来,那人一顿饱饭后,便已离开。
后来,一支兵马赶来,以躲避兵戈为由,将他们斩杀殆尽。
不止怎的,生在此处之人,皆然能够死而复生,不死不灭。
可死亡并非没有代价,伴随着这里的百姓死亡一次,山中便出现了无穷无尽的迷雾,再也看不到那山隙,可整个村寨也被迷雾包围,也只有每年秋尝祭祖时候,会有人员意外闯入。
我们的军队,就是这样意外进来,可不管怎么在迷雾中探索,也再也无法找到出路。
日复一日,昔日的村子,发展成了现在的村寨,倒是也再无官兵来此处战斗。”
李幹有些出神。
先秦时期……穿过山中狭缝……
这让他想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很多信息,似乎是隐隐契合的。
陶渊明是南北朝人士,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在武陵写的。
这可不代表桃花源一定发生在武陵,就好像蒲松龄的故事,大多都是他游访民间,四处收集,而后进行修改再发布。
不过,桃花源记有一点,让人分析后细思极恐。
那就是游客离开桃花源后,向太守举报……举报这个词有点惟妙惟肖,似乎更贴合当时的情况。
太守带兵前往,回来后,却说没看到什么桃花源。
这给这个故事,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
但有一种大胆的猜想,当时南北朝混乱,对于逃避战争,逃避征兵的村落,都是以逃兵处置,是要斩杀的。
桃花源真实存在,那必然讨不了太守的兵戈。
后来,南阳刘子骥来寻找,没能找到桃花源,反而心病病重,很可能就是知道真相后,文人心病犯了。
如果关于桃花源被屠杀的猜想是真的,那么杨将军的故事,倒是和桃花源高度契合。
死而复生,似乎也恰好印证了扎纸人发现的“死气与生气”并存的情况。
话说回来,这个地方有点邪乎。
死人居然能复活?
李幹没把桃花源的故事拿来分享,而是旁敲侧击的问道:“杨将军,如果这里与外界没了交流,失去了外界的危险,你们为什么还要日夜操练?”
这点必须问清楚。
李幹不信这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上千年没打仗,李幹可不觉得这里的士兵,还能耐得住寂寞训练。
难道说……他们发现军队了?
“吃饭,尝尝这个烧鸡,这可是厨子老李做的,那家伙曾经是御厨,说是大清灭亡的时候,一路逃难,无意间来到了这里。”
好家伙,这又是太极拳。
李幹发现,这个杨将军看起来很热情的招待他,其实很多事情都不愿意细谈。
这个村子,隐藏的秘密不少啊!
李幹夸奖了一下食物,同时看了眼陈天麟。
哪怕刚刚吃了碗面,大家都是男人,都没吃饱,陈天麟正吃得满嘴是油。
这么淡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