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鸟:森林中的“巨嘴鸟”
一、基本信息
犀鸟(学名:bucerotidae)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佛法僧目犀鸟科的热带森林鸟类。犀鸟科约有45种,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印度、中南半岛、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为典型热带森林鸟类。中国仅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和广西西南部,有4属4种:冠斑犀鸟、白喉犀鸟、棕颈犀鸟及双角犀鸟。
二、形态特征
犀鸟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而闻名,具有以下显着特点:
? 体型:犀鸟体长在70-120厘米左右,嘴长能达到身长的1\/3或者1\/2。
? 羽毛:羽衣由棕色或黑色羽毛组成,通常有鲜明的白色斑纹。头部、颈部、背部、翅上覆羽、胸部和上腹部羽毛呈深棕色,具金属光泽;翅膀的边缘及尾羽为白色,并有黑色宽条纹。
? 眼睛:眼睛大而美丽,虹膜为红褐色,眼周的裸露皮肤雄鸟为红色。
? 嘴和盔突:嘴长而粗厚,嘴基部有盔突,形似犀牛角,因此得名。盔突是中空的,内部充满空隙,既轻巧又坚固。
三、生活习性
? 栖息环境:犀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常绿阔叶林中,喜欢选择在密林深处的参天大树上生活。
? 食性:犀鸟是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水果、无花果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蜗牛、蠕虫、昆虫、鼠类和蛇等。吃食时,常常先将食物抛在空中,然后用嘴准确无误地一口叼住,再吞咽下去。
? 社交行为:通常成对或小群生活,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多在树上栖息和活动,有时也到地面上觅食。叫声为“嘎克、嘎克、嘎克”,非常洪亮。飞翔时头部和颈部向前伸直,两翅平展。
四、繁殖行为
犀鸟的繁殖行为十分特殊,具有以下特点:
? 筑巢:犀鸟会在高大的树木上筑巢,雌鸟产卵其中。
? 封洞:雄鸟用泥巴将巢穴洞口糊起来,仅留一个小开口,以防蛇、蜥蜴和其他小动物干扰雌鸟繁殖。
? 孵化:雌鸟独自在洞内完成孵化的全过程,孵化期为28-40天。在此期间,雄鸟会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地四处觅食,并从洞口投喂食物给雌鸟。雏鸟孵化至羽毛接近长全时,雌鸟才破洞飞出。
五、分布范围
犀鸟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西部、南部以及广西南部地区,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热带雨林地也有分布。具体分布国家包括文莱达鲁萨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