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49章 临江仙4(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第三层是“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欧阳修《好女儿令·眼细眉长》:“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晏几道有意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而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层是最后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两句是化用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但在我看来,晏几道在这一句上写的更美,杨万里《明发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在在”犹“处处”也。“当时明月在”,月光之下,满是回忆,小苹曾经在这里弹奏琵琶,相思之情絮絮而生,字字关情。】

李隆基看着晏殊的儿子晏几道也上了天幕,忽然有了些不满。

这几年,他好像知道了前些年来自己励精图治,带领着李唐上了一层楼,盛世之相愈发辉煌,于是他也渐渐沉迷在歌功颂德中。

而人一旦放松下来,是很容易麻痹的。

他眯着眼看着天幕,眸光闪烁不定。天幕对他来说是一个新奇的、不受他控制的东西,他只希望天幕永远不要出现对他、对大唐不利的内容。他只想和和美美地继续着他前半生的辉煌,现在放的这些幽怨婉转的诗词就很好。

但玉不识又怎么可能让他如意呢?安史之乱的存在,她是一定要透露的,只是时间早晚的区别。

战乱,最苦的,就是百姓啊。

【明月依旧、人事全非,晏几道的怅惘之情含蓄不露,但意会而神传,这首《临江仙》不失为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珍品。】

【晏几道以言情见长,用语较重,感情色彩强烈。而陈与义全然不同,他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着有《简斋集》。】

【他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写在晚年,是他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上片是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踏上仕途后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了旷达的襟怀。】

说到这里,玉不识微微一顿,陈与义生活在北宋和南宋相交之时,靖康之难他也是经历过的。她手上动作变化,天幕上的背景也从罗帐轻暖变换到了弯月杏影。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