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经历百种苦难,再回首曾经走过的路,也是“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无论到怎样的穷乡僻壤,“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者,唯有东坡。
又有谁能不喜欢苏东坡呢?】
再次说起这句话,玉不识脸上已是笑意湛然,她结束了这首词,接着就是晏几道的《临江仙》。
【晏几道的心情却是和苏东坡不尽相同。他写下的这首《临江仙》,是他故地重游时对自己别后的恋人的无限怀念和思恋。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是晏殊第七子。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几道看着玉不识简单的就带过了自己的一生的成就,看着手中斟满的酒杯,一饮而尽。
他是父亲的老来子,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他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可以说,他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每天过着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的生活。
但这一切都在他的父亲去世后戛然而止。他曾经的逍遥自在的风流公子生活不再,体验的是现实生活的风刀霜剑。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吟着这首未来的字迹作的词,眼底也是复杂的神色闪过。
前段时间他父亲的词出现在天幕上,他们家也得到了宋仁宗的几分看护,日子好过了不少,但和以前晏殊在时依旧不能相比。少年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现在家中全靠二嫂打理养护,能够轻松一些也是好的。
他看着天幕上的评价,立于檐下,忽然笑了。
“《小山词》吗?”
宋朝大多士人都追求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们的共同志向,晏几道也不例外。只是,他没想到,在后世看来,包括他的父亲,都是在诗词一道上更为显赫。
【根据晏几道在他的《小山词·自跋》里说的:“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几个歌女。”他每填一词就交给这几位歌女演唱,晏与陈、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
晏几道写的词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人间”,可见晏跟这些歌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有“记得青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伊寄小莲”之句,写的就是歌女。而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便是他众多的怀念歌女词作中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