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33章 《新型造纸术》(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一月光阴,转瞬即逝。

蒙古草原上,寒风依旧凛冽,却吹不散大汉铁骑的熊熊战意。

薛仁贵率领着麾下将士,如同一柄锋利的尖刀,深深地刺入蒙古腹地,所向披靡。

蒙古各部族,在汉军的铁蹄之下,纷纷溃败,四散而逃。

与此同时,大汉境内,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各州郡在法正的推动下,纷纷设立学堂。

朗朗读书声,开始在各地响起,为大汉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徐州州牧府,诸葛亮却眉头紧锁,一脸愁容。

“主公,可是有何烦心之事?”主簿小心翼翼地问道。

诸葛亮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竹简,“唉,这竹简实在太过笨重,携带不便,不利于书籍的流通啊。”

“确实如此。”主簿点头附和,“若是能有更轻便的书写之物,就好了。”

诸葛亮翻阅着案上的书籍,心中思绪万千。

竹简笨重,缣帛昂贵,都不是长久之计。

如何才能让知识更广泛地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识字?

突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纸!对,是纸!

虽然工艺粗糙,但却轻便易携。

如果能够将造纸术改良,用纸来书写书籍,岂不是可以大大增加书籍的流通?

想到这里,诸葛亮豁然开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立刻起身,取来笔墨,开始撰写奏折。

“臣诸葛亮,拜见陛下。”奏折的开头,诸葛亮先向刘备请安,然后笔锋一转,将自己关于纸的想法,详细地阐述了一遍。

“臣以为,若能以纸代竹简,则书籍流通之速,可增数倍。百姓求学之易,亦可大增。此乃利国利民之举,望陛下明鉴。”

写完奏折,诸葛亮反复检查了几遍,确认无误后,命人快马加鞭,将奏折送往洛阳,呈给刘备。

洛阳,皇宫御书房。

刘备正在批阅奏章,内侍小心翼翼地递上一封来自徐州的奏折。

“徐州?”刘备接过奏折,眉头微微一挑。

自从诸葛亮坐镇徐州后,他很少有奏折送来,这次又会是什么事情?

他打开奏折,仔细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刘备脸上的表情,从疑惑逐渐转变为惊喜。

“妙哉!妙哉!妙哉!”

刘备看完奏折,激动地站起身来,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

这时,沮授和郭嘉得召,前来汇报政务。

一进入御书房,便看到刘备如此激动,不由得好奇问道:“陛下,何事如此高兴?”

刘备哈哈一笑,将奏折递给二人,“你们自己看看吧,孔明真是给了朕一个大大的惊喜!”

沮授和郭嘉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起来,脸上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陛下,这纸张若是真能如孔明所言,那可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是啊!”刘备兴奋地说道,“朕一直苦于书籍的流通问题,没想到孔明竟然想到了用纸来解决,真是太好了!”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臣建议立刻召集工部官员,研究造纸之法。”一旁的沮授建议道。

“嗯,公与所言极是。”刘备点了点头,“朕这就下旨,让工部尽快研制出纸张,为我大汉的文化发展,添砖加瓦!”

郭嘉却摇着羽扇,笑道:“陛下,这纸张虽轻便,但想必粗鄙,书写不易,如果可以将其改进,使其更加细腻光滑,那就更好了。”

刘备听后,也觉得有理,但一时之间却苦思不得结果。

他眉头紧锁,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自己的系统。

他立刻在脑海中打开系统商城,开始翻找起来。

经过多次翻找,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新型造纸术》。

一看价格,竟然需要十五万积分,而自己也仅剩十五万积分。

刘备略一犹豫,想到造纸术对大汉的重要性,便咬咬牙,直接兑换了。

瞬间,一封竹简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桌上的那堆竹简之上。

刘备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下,纸张的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

他拿起竹简,故作神秘地说道:“说来也巧,朕之前攻打西域诸国时,曾意外获得一本古籍,上面记载了一种名为《新型造纸术》的技艺,想必就是孔明所说的纸张之法。”

沮授和郭嘉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震惊,随即,两人脸上都露出了释然之色。

他们对刘备的信任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刘备说有,那就肯定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