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字体?从未见过如此独特的字体。” 侯爷问道。
刘正轩连忙回答道:“回侯爷,此字体为瘦金体,是正轩偶然间习得。正轩觉得此字体刚劲有力,又不失柔美,与侯爷的气质十分相符,便将其刻在了剑上。”
侯爷对这种字体赞不绝口,接着又拿起《孙子兵法》翻了翻。
“这本书是谁写的?这字体甚是独特。” 侯爷再次问道。
刘正轩回道:“回侯爷,这本书是正轩以瘦金体抄写。正轩自幼便对兵法谋略怀有浓厚兴趣,在钻研《孙子兵法》的进程中,萌生出一些个人感悟,遂将其予以记录,期望能对侯爷有所助益。”
侯爷听了刘正轩的回答,内心甚是宽慰。他对刘正轩的才华与用心深感赞赏。
“正轩,你这份礼物,本侯甚是喜爱。你有心了。” 侯爷说道。
说完,侯爷兴致勃勃地拿起宝剑,于院子中舞了起来。他的剑法凌厉,气势恢宏,仿佛重回当年征战沙场的岁月。
舞剑完毕,侯爷意犹未尽。他唤来一名亲卫,令其拔剑与自己对砍。亲卫的剑亦是一把好剑,然而在侯爷的宝剑面前,瞬间便被砍断了。
众人皆被侯爷的宝剑所震撼,纷纷赞叹不止。
卫夫人对书法极为钟爱,却从未听闻过瘦金体,心中好奇难耐,正欲拿过宝剑仔细端详。
刘正轩行至卫夫人面前,微微躬身,极有礼貌地行礼,说道:“久闻卫夫人书法造诣高深,今日特地前来拜会,些许薄礼,不成敬意。”言罢,他双手将一个精致的木盒递给卫夫人。
卫夫人接过木盒,轻轻开启,只见里面放置着三块品质上佳的桐油烟墨锭。一块墨锭上刻着“墨韵流芳启书道”,一块刻着“灵秀之墨显雅风”,还有一块刻着“笔耕墨耘传千古”。这些刻字所用的字体,卫夫人亦是从未见过。
刘正轩见她一脸疑惑,赶忙解释道:“此字体乃我自创的瘦金体。”接着,他又递上一个同样精致的木盒。
卫夫人接过打开,里面是一个砚台。此砚台质地细腻,色泽宜人,一看便知是上乘之物。这砚台与寻常所见不同,带有盖子。盖子上以瘦金体刻着“砚润书华”。卫夫人打开盖子,里面同样以瘦金体刻着一首诗:“卫笔生辉映华彩,夫人妙韵墨中藏。书成锦绣才情显,法入神工逸味长。”砚台底部仍是瘦金体刻字“卫道墨心承古今”。
卫夫人心中暗暗称赞,脸上展露欣喜的笑容,说道:“刘公子太过客气,多谢你的礼物。”
接着,刘正轩又给李充送上一份礼物。李充接过精致的木盒,打开一瞧,里面装着三块中等品质的油烟墨锭。墨锭上分别以瘦金体刻着“文心墨韵,充华成章”“墨香逸才,充赋雅韵”“文渊墨海,充逸才情”。
李充见此,内心甚是欢喜。刘正轩又从福来手中接过另一个木盒,递给李充。李充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块中等的洮河砚台。这个砚台形状独特,呈椭圆形,砚台底部依旧是以瘦金体刻着“墨韵晋风,充逸雅怀”。李充望着这些礼物,喜爱得难以释手。
此时,刘正轩又道:“李公子,这些书籍亦是赠予你的。”
李充抬头看去,只见刘正轩递来几本装帧精美的书籍,有《论语》、《庄子》、《老子》、《诗经》,还有《梦红楼》、《西厢记》和一本《文心雕龙》。李充表示,这三本书的名字从未听闻。刘正轩赶忙解释道,这两本书系他自己所着,两本乃小说,一本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