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进了乾清宫暖阁,朱棣开门见山,“恁要是来劝朕不要出兵的,就赶紧滚吧。”
赵辉道:“臣只是想请陛下不必亲征,遣一员大将即可。昔日汉武灭匈奴,不也是派遣卫青、霍去病去的么?”
朱棣看着赵辉,沉默了半晌,叹道:“汉武有卫青、霍去病,我有谁?我大明朝现下,又有谁有卫青之能?”
赵辉愣了下,略一思索,尴尬地发现,好像大明朝还真没有一个能统帅三军的帅才——除了朱棣自己。
可怜大明朝在洪武朝时尚将星如云,先有徐达、常遇春,他们俩也是不输卫、霍的。之后还有李文忠、冯胜,等李文忠死了、冯胜被贬,还有蓝玉、傅友德、沐英。
靖难之后,朱棣悲哀地发现,自己的将领只有将才,没有帅才,张辅勉强算半个,可是张辅只有打安南这种南方战场的经验,对于北方草原上骑兵大兵团决战,他没有多少经验。
靖难造成了燕王系将校的崛起,但他们本身都是小将,占据了武将集团的高位之后,天然地就阻挡了其他武将的上升通道。
朱棣虽然拿到了胜利果实,却也得吞下这个恶果。
“赵辉,你有儿子吗?哦对,你还没有儿子。”朱棣笑了笑,“你没有儿子,你不会懂我。”
赵辉躬身:“臣虽然没有儿子,但臣能理解您。”
朱棣是想为子孙打出一个清平盛世,他特别像后世的农民,辛辛苦苦大半辈子,耗尽心血,就是想让子孙过上好日子。
这一刻,赵辉不禁觉得朱棣有些可怜。
赵辉默默地退下,没有再劝朱棣。
朱棣再次亲征,以柳升将中军,张辅、朱勇、赵辉各率一军,宁阳侯陈懋为前锋,北征阿鲁台。
好在此时是八月,北地天气尚还不冷,行军还算畅快。
九月,大军到达沙城,知院阿失帖木儿、古纳台等来投降,带来一个让朱棣万分尴尬的消息——阿鲁台部已经被瓦剌击败,部属溃散。
出征杀敌,结果敌人已经没了!
朱棣的脸已经不知道往哪里搁了。
好在,不久之后,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属来归降,朱棣终于找到了班师的名义,大喜过望,给也先土干赐名金忠,又给投降的鞑靼头领们封官,然后撤兵回京师。
哪知道,刚过了个年,阿鲁台又又来了!兵峰直指大同。
朱棣再次召集群臣,商议要再次出兵。
这已经是第五回亲征了,群臣们当然是不同意的,刚刚过去的两年,年年出兵,已经掏空了整个北方,山东、北直隶、山西尤其的惨,百姓没有时间耕种,还要被征发去运粮、挽车,已经民不聊生了。
赵辉记得朱棣第五次北征的途中,身体突然就不行了,据他推测应该是吃丹药吃出问题了,毒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致死了。
赵辉可不想再去草原受冻吃沙子了,开始琢磨怎么能让自己留在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