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沉浸在原石切开见绿的兴奋中,梁章突然一拍脑袋,又问赵阳:“那这些切出来的料子,要是品质一般,你们会怎么处理啊?”
赵阳耐心解释道:“品质一般的料子,我们也不会浪费。种水差点但颜色还行的,可能会做成一些小挂件、珠子,串成手链或者项链;要是质地和颜色都比较普通,就会拿去做一些大型摆件的配石,或者经过特殊处理,用来装饰店铺。总之,每一块料子都有它的用处。”
陈文接着问:“那加工过程中,会不会遇到那种特别难处理的料子,比如裂特别多的?”
赵阳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一位正在打磨的师傅接过话茬:“那可太常见了!裂多的料子就得顺着裂的走向,把它切成小块,再根据每一块的形状和质地,设计合适的造型。有时候为了避开裂,得反复琢磨,这对我们的手艺和耐心都是个大考验。”
我看着师傅手中的打磨工具,好奇地问:“师傅,这些工具都有什么讲究啊?不同的工序要用不同的工具吧?”
师傅拿起一套工具,一一介绍起来:“这切割原石要用专门的切割机,根据原石的大小和硬度,选择合适的切割片;打磨的时候,有粗砂纸、细砂纸,还有各种形状的打磨头,用来处理不同的部位;雕刻就更讲究了,平刀、圆刀、斜刀,每种刀都有不同的用途,能雕出不同的线条和纹理。”
梁章听得入神,眼睛一直盯着师傅手中的工具:“没想到这里面学问这么大,感觉随便一件工具在师傅手里都能变成神奇的画笔。”
师傅笑着摆摆手:“小伙子,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就像画画,你得先了解每一种工具的特性,才能画出好作品。我们做玉石加工也是一样,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工具,才能把料子的美展现出来。”
这时,另一位师傅完成了一件雕刻作品,把它放在展示台上。那是一只栩栩如生的翡翠玉蝉,翅膀薄如蝉翼,眼睛炯炯有神,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而飞。
陈文惊叹道:“这也太逼真了吧!师傅,您这是怎么雕出来的啊?”
师傅谦虚地说:“其实就是多观察、多练习。我平时就喜欢观察蝉的形态和动作,把它们的特点记在心里,雕刻的时候就能把这些细节表现出来。”
赵阳看着这件作品,感慨道:“一块好的料子,再加上师傅们精湛的手艺,才能变成一件传世的翡翠精品。这就是玉石文化的魅力所在。”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我们在加工车间看的津津有味,赵阳的父亲从二楼快步走了下来。他身着一件简约的中式上衣,脸上带着和蔼的微笑,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沉稳又亲切的气场。
“孩子们,欢迎你们来店里玩!”赵阳父亲的声音洪亮又热情,瞬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
陈文连忙笑着回应:“叔叔好,早就听赵阳说过您家店,今天可算见识到了,太震撼啦!”
赵阳父亲爽朗地笑了起来:“哈哈,都是些老本行啦。看你们对这些挺感兴趣,先别光站着,到旁边接待室里坐坐,咱们好好聊聊。”
梁章眼睛亮晶晶的,满是不舍地看了眼还在忙碌的加工车间:“叔叔,这里太有意思了,我们还想多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