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97章 悄然翻篇(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伊隆·马斯克将改写航空客运的历史。

而第二个巨大的科技变化,就是慧眼科技的最新产品。

曾几何时,手机是引领这个世界的潮流。手表、相机、电脑、闹钟、阅读器、随身听、MP3、MP4、计算器……等等,这些东西都被手机颠覆了,甚至是取代了。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行业进入了停滞期,陷入了迷茫的“徘徊期”。

以苹果、安卓品牌为代表的手机制造商们,仍旧乐此不疲地改善性能、精进体验好提高产品销量,但却难以摆脱硬币的另一面:需求见顶、大盘下滑,同时创新遭遇瓶颈,产品同质化愈发严重。

消费者的信心与期待被一次次消磨。

手机行业遇到发展的瓶颈了。

因为突破不了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已到达极限:摩尔定律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础理论,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原件数量差不多每隔18-24个月会增加一倍,相应的每1美元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会翻上一倍,这一定律完美地解释了IT技术的进步速度。

简单点说,芯片制程越低,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越多,对应的处理器性能自然是越好。过去五十年,得益于工艺节点规模化和半导体设备的进步,每个晶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长超过1000万倍,处理器速度由此提升近10000倍,而每年的成本却降低了45%以上,这是人类能从体积硕大的砖块机过渡到智能机并向全社会普及的根本原因!

2016年,摩尔定律的创始人戈登·摩尔在表示:继续向下推进新的制成节点正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不知道摩尔定律还能持续多久。一年后,全球顶级半导体厂商英伟达CEO黄仁勋坦言摩尔定律已终结,因为设计人员无法再创造出可以实现更高指令集并行的GPU架构,晶体管数量每年增长50%,但CPU的性能每年仅增长10%。

而当时处于芯片制程最前沿的台积电对这种感受更贴切。

台积电攻破14纳米制程的芯片后,研发团队发现,他们每往下突破一个新制程的时耗往往是上一个的好几倍!

据预测,在当时的技术环境下,1纳米将是芯片制程的极限。而当时商用芯片的制程已经走到3纳米,处于研发阶段的芯片制程已经走到2纳米,这意味着最多还有十年时间传统半导体芯片就走不动了。

正常情况下,摩尔定律有三个要点:性能提升,成本基本稳定,有明显规律性。

但是摩尔定律进阶到5G手机时代后,三要素都在动摇。半导体晶体管尺寸逐渐触及到物理极限,难以继续缩小,这也就意味着芯片上所能容纳的晶体管数量难以继续增加。

摩尔定律过去是每5年增长10倍,每10年增长100倍。而到达瓶颈后,摩尔定律每年只能增长几个百分点,每10年可能只有2倍。因此,摩尔定律结束了。

手机行业无法继续引领潮流,甚至还进入了内卷的时代。这也是为什么那几年苹果小米华为等一众手机厂商纷纷转战电动车领域,正是因为看到智能机市场红海化程度越来越高,试图开辟新的增长点。

这里面,还夹杂着中美两个大国的芯片产业博弈:先进制程芯片的下游市场正在萎缩,而14纳米以上制程芯片的下游市场却在急剧膨胀:7纳米以下的高端芯片主要用于消费级电子产品,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302.2万台,同比下降17.7%;同期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08亿台,同比下降12.9%。从2018年首次负增长计算,全球智能机出货量已经连续萎缩4年了!

而14纳米及以上制程的芯片多用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除了动力之外,最显著的特征是高度智能化和电子化,这背后需要数以万计的半导体芯片支持,所以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替代传统燃油车的大背景下,汽车产业正崛起为芯片产业最大的下游终端供应商。

而中国在这个领域,早早就做好了布局,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很早之前就有美国智库提出了分析:从1990年到2020年,中国建造了32座生产芯片的超级工厂,而全世界其它地区的工厂加在一起也只有24座,如果美国政府再不做出调整,大陆最早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国!而提出这个担忧的智库,提出最核心的建议就是明确指出:白宫完全没必要苛求台积电转移7纳米以下制程的生产线来重塑自身的高端芯片制造业,而应该大力发展制程并不高的普通芯片!

白宫制裁华为的禁令生效后,围绕以半导体为核心的中美科技战,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胜负点在7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领域。

但事实上,7纳米以下的芯片战场只是重要战场,而非决定性战场。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当年在整理数据时发现:5月份韩国同中国的贸易额竟然出现超过11亿美元的逆差。这令他们感到十分诧异和震惊,因为这是中韩贸易1994年8月以来首次出现韩方逆差的情况。

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他们终于发现根源所在:问题出现在半导体身上!

在韩国对华贸易结构中,头号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是半导体,上个月韩国向中国出口的半导体只增长了11%,但从中国进口的半导体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9%,而进口最多的半导体就是车载半导体!

先进制程芯片的技术和工艺中国志在必得,但它从来不是主力,而是吸引美国注意力的佯攻部队,中国真正的主力是14纳米以上制程的“落后”芯片,这是一支奇兵,它将通过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和出口优势,带动中国半导体制造业的市场版图急剧扩张,待取得垄断优势之后,再以围城之势向美国镇守的高端芯片阵地发起围剿!

这就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当美国终于认识到自己被调虎离山了,所以又慌忙不迭地调兵回防,但一切都已经为时晚矣……

总之,表面战场上,各大手机商的混战,可谓是天昏地暗。

直到,慧眼科技的横空出世,才结束了这一场各方博弈的战争。

另辟蹊径的慧眼科技,用类似于人体血管构造制造出来的芯片技术,替代了晶体管技术,将人类带进了6G时代——虚拟显示时代。

相比于百花齐放的屏幕时代,虚拟显示只有三大玩家:慧眼科技,阿尔法科技,德州仪器。

而后两家,大部分产品还是采用前者的血体管技术。

今天,慧眼科技面向全球发布了一则消息:他们将于一周后,在他们的官网上发布一个类似于测试的挑战,只要完成这个挑战,将成为他们的产品体验经理,免费获得慧眼科技最新的产品,数量不限。

据说这个测试,只有智商在150以上的人才能完成。

本来慧眼科技的天讯,在全球的售卖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当然,只有在国内才是极其优惠。所以也经常有人从国内购买,国外售卖,大赚一笔。从而形成新的海外购。

视频的最后,还附带了他们新产品的宣传。

全新一代的天讯。

比起一二代,新天讯具有划时代的创举。

它不再像以前的4G、5G手机,以及6G虚拟显示那样,依赖于单个主机,而是将所有信息全部中心化。

以前的手机,聊天的记录、拍照的图片、下载的APP、下载的文件,这些全部都储存在设备自身上面。

而慧眼科技这款自称为7G产品,则将这些个体储存全部剥离,个人设备只用于登录和显示,所有资料都储存于网络专属内存区上面。

不再有本机内存,只需要运行内存即可。

也就是说,以后更换设备,不再需要将本机的内存诸如照片、视频、文件等内容迁移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每更换一台手机,就会出现资料丢失的情况。

所以,7G天讯设备,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

三件套:戒指,项链(或者徽标),耳机。

戒指:相当于鼠标,套在食指上面控制画面。

项链(或者徽标):投射光源,虚拟画面,能在设备前50厘米左右投射构建一幅虚拟屏幕,如同电脑的显示屏。

耳机:声音播放,语音控制,语音通话。

这种极致功能、动态内容、界面友好、科技美学、智慧迭代、空间虚拟的界面显示新物种的崛起,正是创建用户体验革新的虚拟生活方式,聚焦空间虚拟屏幕连接的数字显示,正在重新定义空间与产品、空间与人的连接方式。

摒弃硬件,只保留必须的设备,这也将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这则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全球的关注。

因为这个测试没有任何的人群限制,只要你有信心,就可以挑战。

而且在你完成挑战之后,全新一代的天讯将免费寄送到你手上。收到这款产品后,只需要定期反馈建议或问题便可。

于是,所有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慧眼科技的天讯产品,在市场上属于龙头地位,具有极高的品牌威望,完全不亚于当年横空出世的颠覆性智能手机iphone4。当年苹果公司的iphone4,将世界从电话、短信通讯时代,带入了智能化的3G、4G视频通讯时代;而慧眼科技的第一代天讯手表,则将人类从5G的屏幕显示时代,引领到了6G的虚拟显示时代。

天讯手表一出,降维打击落在所有的手机生产商头上,各大纵横世界几十年的手机制造商从此没落,在瑟瑟发抖中,市场份额被大幅度蚕食,有实力的急急忙忙转型,但是由于技术的代差,他们一点优势都没有。面对的主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存。

而具有超前技术战略眼光的阿尔法科技和德州仪器,凭借技术方向的先手,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慧眼科技的强势下,也只能在市场上捡漏。

慧眼科技之所以选择这样免费赠送,主要是想让这些完成挑战的高智商人群,帮他们测试全新一代天讯,算是客户体验,收集问题和建议,从而完善他们的最新产品。

同时,也是为了打开市场而做准备,毕竟这样巅峰性变革的产品,市场的接受不一定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以这样的营销手段,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策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