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走了沈文焘,向道想了想,转身去了乔家大院。
趁着起兵前,他得把百业银行在各地的银子都拉回来,在外的人员也要撤回来。而百业银行一直是乔致庸在管理,必须跟他商量才行。
院子里,乔致庸正抱着儿子薅树叶子玩儿,去年江雪瑛又给他生了个小儿子,叫乔江恩。
“老乔!”向道脚步匆匆。
“咦?你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有事?”乔致庸放下孩子,说道。
向道抬手示意他到屋里说。
两人来到屋里,向道关上门,直言道:“我碰到大麻烦了!”
“什么事啊!好好的,你可别吓唬我。”
“晋省巡抚换人了,你可知道?”
“知道啊。姓曾对吧?”
向道点点头,把沈桂芬的信递给他:“这是刚才沈大人的公子过来送的信,据他说,那姓曾的对我颇有敌意,提醒我今后小心行事。”
乔致庸打开信快速扫了一遍,道:“你跟曾国荃以前认识?”
“不认识。”向道摇头。
“那他为何对你有敌意?”
“我哪里知道。”
乔致庸挠了挠头,道:“那你准备怎么办?”
“我?”向道从枪套里掏出一把左轮,目光淡漠道:“他敢对付我,我就请他吃枪子!”
乔致庸惊的瞪大了眼睛,低声道:“你不要命了?那可是巡抚!”
“巡抚又如何?惹急了我,皇帝我也敢杀。”
“你……你今天疯了吗?”
向道摇了摇头:“我好得很!……老乔,你也是读过史书的人,难道看不出,清廷气数已尽吗?如今的大清什么情况?内有反叛,外有强敌,地方军阀做大,朝廷财政枯竭,这是什么?这是明末的局势。大清走到这一步,必死无疑。”
乔致庸眉毛锁成了一团,想了半晌,说道:“你说的我也知道,可,大清不是大明。
南边的长毛贼被镇压了,西北那边左宗棠已经收复了陕甘青海,把叛军赶到了新疆。
这些反贼皆不足为虑,唯一可虑的是洋人,但洋人似乎并无灭绝大清之意,只图赚钱,甚至还帮着镇压反贼。……大清,离灭亡恐怕还早啊!你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向道突然站起来,深吸一口气,道:“你说得对。大清可能还有几十年生机,可我们民族,我们的百姓等不起了!
你看看现在的大清,洋人在沿海肆意妄行,朝廷呢?不思进取,反倒大把的送银子给洋人,清虏就是我们民族身上的放血槽,不断的把百姓的血汗钱收集起来送给外人。
这样下去,我们终有一天会被灭亡的!这样的朝廷不反,还等什么?”
乔致庸叹了口气,道:“我听说,曾国藩跟李鸿章二位大人筹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购置了洋人的机器,生产枪炮军舰,再过些年,没准形势会有所不同呢?”
向道冷笑几声,道:“你以为,买洋人几台淘汰的机器,造几条破枪,就能跟洋人打了?告诉你,不可能的。”
“为什么?”
“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工业需要海量的资金,需要大量的工业人口。清虏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是异族,他们不敢信任我们汉人!
若你是皇帝,你会放心让汉人打造工厂,让他们强大到能反抗洋人的地步?别天真了,他们必然会处处掣肘,与其让你自己造枪炮,不如买洋人的枪炮,因为那样朝廷还能用钱拿捏汉人势力。
还有,洋人从海上来,京城离海那么近,朝廷为什么明知危险却不迁都抵抗到底?反倒赔款给洋人?
还不是不敢迁都?
他怕,怕往内地迁都,大清倒台时他没办法往关外跑。所以他不能迁都,那就只能花钱保命。
不管洋人提怎样的要求,他都会答应。这样的朝廷,你指望他能强大起来?做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