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8章 平叛封赏(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蔡邕听了黄巢的话,感叹道:“武以武比,文以文试,如此简单,却一直没有被人想到。”

“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冷了穿衣,选人无非就是比能耐。这世间之事,本就极为简单,肉食者却把它们变得复杂。”

黄巢的这番话言简理当,让蔡邕肃然起敬。

“泰德之才,我不如也。”

原本还对黄巢的那一点怀疑,彻底丢到了九霄云外。

“蔡公过誉了,我不过就说了一点每个普通黔首都懂的道理,您可是名满天下的大家,怎么会不如我呢?”

蔡邕没有在意黄巢的谦辞,继续问道:“泰德作为第一个想出科考方法,依你之见,若是我朝废除孝廉,全部以科考取士,是否能够让天下太平,黎庶安居?”

黄巢想了想,回道:“蔡公所问,其实与科举并无直接关联。欲要天下太平,则国朝需有战而必胜之师;欲要黎庶安居,则需要人人衣食无忧。科考之法既不能凭空产生军队,也不能变出粮食布匹。我实在不知该怎么回答您。”

黄巢这么一说,把本来极为推崇科举的曹操给说懵了。

“泰德,按你这么说,那推行科举还有什么意义?”

黄巢反问道:“孟德,昔日高祖灭暴秦有何意义?”

曹操答道:“高祖灭秦,是以仁义取代残暴,以仁政取代苛政。”

“没错,可高祖灭秦后,天下就彻底太平了吗?黎庶就彻底安康了吗?”

曹操沉默不语,汉朝的破事也不少,文景之治时期有诸侯造反,武帝时期有巫蛊之祸,到光武帝中兴后,破事更是一年比一年多。

黄巢总结道:“我亦不知科举能不能匡扶汉室,但科举取代孝廉,是才能取代血统,是公平取代不公,是万家灯火取代少数高门,这便是其意义。”

后世的大唐,尽管实行科举,但世家大族依旧存在,黄巢自己从小天赋过人,连试两次都未能上榜,而那些高门大姓的子弟,却能够年年登科,这里边没有问题他是不信的。

科举不是一种能够完全公平的制度,但是与孝廉制以及后面的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相比,已经算是极大的公平了。

几人在一起聊了许久,蔡邕本来打算多收一个徒弟,聊着聊着这个念头就打消了。

黄巢和曹操两人走了以后,蔡邕回到后宅里,还在不停地思考刚刚的对话。

“此子未来必然青史留名。”

十一岁的蔡文姬好奇的问道:“爹爹,你以前总说孟德叔叔很厉害,现在又说这个泰德叔叔青史留名,那他们二人到底谁更厉害?”

蔡邕想了好久。

“这两人都是一时之才,若是要分个高下的话,那应当是这黄泰德。”

“为何?”

“孟德认识之人大都为达官显贵,黄泰德则是从黔首当中冒出,而这世间最多的,便是黔首。”

...

洛阳城里因为科举之事沸沸扬扬,远在千里之外的邓茂也没闲着。

黄巢在决定给下面的三人买官后,皇甫嵩刚刚拿下广宗,他就派邓仓偷偷去下曲阳见了邓茂。

让其率黄巾精锐伪装成贼寇在冀州和并州的交界地带发展,在皇甫嵩班师回朝后立刻攻打属于并州的上艾、沾县、阳邑三地。

这三个地方都是小县,地虽大,可人口却远不如冀州和中原地带,再加上数十年来匈奴人和乌桓人的袭扰,这些地方的城防实力就更差了。

try{ggauto();} catch(ex){}

邓茂率领两万人,一个月不到就攻下这三个地方,以劫富济贫杀昏官的名义,斩杀县里的主要官吏,把当地的豪族清扫一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