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么一说,臣还真发现,近来反对经商的声音少了许多。”李纲差点忽略了。以前地方上经常上奏折,要求抑制商业发展,现在几乎看不到这样的奏折。
魏征脸有点黑,“哼,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
别人了解得不多,但魏征经常往东、西两市跑,所以早看透了商人的本质,反对也好,不反对也好,说到底都是一个“利”字。
“玄成啊,卿要明白,商人逐利就像文人逐名一样。如果哪天商人不逐利了,文人不逐名了,那他们八成是有了更高的追求,搞不好就惦记上朕的这把椅子了,哈哈哈……”姜万钧半开玩笑,半认真道。
“臣受教了。”魏征说完端起碗喝了一口粥掩饰自己的激动。
那些文人士子没少在背后骂他,说他想名留青史,甚至有些同僚也不理解。
如果换成别人听到姜万钧的话,可能会将关注点放在,“惦记上朕的这把椅子”,因此心生惶恐。
而魏征的关注点在,“更高的追求”这五个字上。
没错,魏征认为,自己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名留青史”不过是顺手而为。
“朕的目标是,将来有一天,各行各业都有文人参与其中。
现在那些文人想与朕共治天下,好啊!先去边关驻守五年,然后回来再和朕谈。
任何愿意投身国防事业的文人士子,朕都欢迎,也不会吝啬赏赐。
如果他们可以替代那些被他们瞧不起的‘武夫’和‘工匠’,朕有什么理由不用他们呢?
建设大宁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朕并没有阻拦他们上进。
但如果他们所谓的‘治天下’就是作威作福,哼!朕不介意用他们祭旗。”姜万钧不否认有些士子是有真本事的。
但其中同样也有大量的所谓的文人,可能只会做两首歪脖诗,别的什么都不会。
哪怕作诗作得好,姜万钧也认了,作几首好诗,那也是精神食粮。
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不能造福别人,只为娱乐自己,还满肚子牢骚,这种文人,姜万钧实在不敢恭维……
“陛下,伤人的那两位士子还关在刑部,此事不宜拖延……”魏征虽然恨不能把两个家伙挂到万贤阁门口的旗杆上,但现在实在不宜激化矛盾。
“既然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