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92章 技术学校(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try{ggauto();} catch(ex){}

这意味着这些孩子必须要加倍的努力,花上更多的时间,才能获得本就在士族阶层的孩子们,随手就能攫取的成果。

或许有些天赋异禀的孩子,加上祖坟冒青烟,可以得到往上爬的机会。

但在大金长久的国策下,大家已经普遍习惯晋升道路被斩断的生活。因为那’向上晋升’的道路,原本就不存在的,不是嘛。再说大家都往上爬了,原本的上位者哪还有民可使役呢。

这也是为什么,苏家建立起的工业体系,里头充斥着各种半路出家的人才。他们是因为实际上的需求,所以愿意参加短期培训,掌握自己的岗位所需要的技术。

但想靠这些人发展、自主进步,也不是说不可能,不过进度会非常缓慢。因为他们的思想与眼界,早就被既有的框架局限住了。

他们或许可以靠着熟练的技术,以及在相同的岗位上不停地劳作中,找到更便捷的操作办法,或是制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只不过这样的进步是不起眼的,得要靠日积月累的沉淀,才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一如中华文明数千年的累积,所达成那一项又一项的成就。

可是想要真正完成工业化的蜕变,需要的是打小就接触这些东西,然后有野心、有上进心的年轻人、科学家。

因为这样的人敢于打破既定框架,试图实现他们天马行空的思想。或许一百个人中会有九十九个人失败,但成功的那一个却可以取得非凡的成果。

这是地里刨食,凡事讲求稳妥的民族,很难做到的事情。因为大家都会担心,自己是不是成为那九十九个之中的牺牲品。没多少人会认为,自己能成为成功的那唯一一个。

正如同无数人小时候一定会听过大人骂自己的话:’都还没学会走,就想要学飞!’

面对这样的社会风气,想要从根本改变的话,就只能用养蛊的方式下狠手。

把所有有可能成为人才的对象赶到一处去,用牺牲九十九个为代价,只为了培养出一个真正的人才。只要基数愈庞大,成材的人数也会随之增多。

然后用梦想与各种甜美的言语包装,让人忽视了九十九个牺牲品,只聚焦在成功的那一个身上。从而让人们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地自愿投入蛊瓮之中。

不过不论是林文理、苏涣,甚至是蔡镛的格局,都构不到那么高的层次。他们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行事。

对外或许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但随着距离拉长与关系疏远,这个影响力就会迅速下降到近乎于无的程度。

所以想要在技术学校上搞出些名堂来,就得要有更简单、更直白的作为。

不就是担心读太多书没有用,或者说,担心投资了时间,甚至还有可能投资金钱,却得不到回报嘛。

那么从入学日就算入职苏家集团,别人求学要给老师送束修,这里上学还能领薪水。这样的方式如何?

不过也别以为可以不断上学,不断白拿钱,如此白嫖技术学校。有好处,当然也会有相对应的限制条件。

首先,技术学校结业后,自结业日起算,’必须’进入苏家集团工作至少十年。这段期间,当然可以正常领取对应职务与职阶的薪水,在升迁上甚至略有优待。

这项条件让很多人戏称进入技术学校就读,就像是签了卖身契一样。但事实却是有许多人趋之若鹜。读书还领薪水、包分配,谁不愿意呀。

至于限制就只有十年?别说十年了,二十年、三十年,把集团当家都行。这年头,可没有什么猎头公司,或是把跳槽当加薪的。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入学限制条件。譬如孩子想入学,至少要有公学中的三年蒙学学力证明;成年人则必须要识字。

毕竟连字都不懂得看,那要怎么看教材呀。技术学校可不教识字。这也是为什么,公学中的蒙学夜间班如此受欢迎。

其次,技术学校每月一考核。考核不过关则辞退。被辞退者,则需要交还薪水与赔偿学费。

技术学校结业,不愿意进入苏家集团者,或是未满十年工作契约,就想要离开集团的人,也是同样的条件。

前者交还就学期间的薪水与赔偿学费,只是后者并不要求返还就职期间的薪水,毕竟这是工作所得,不是苏家的’人才投资’。而这些赔偿一概不算利息。

这也就是说,只要愿意不拿薪水,愿意缴学费,外人也可以进入技术学校学习,并不会有什么差别待遇。

而学费数额则是在每个月的薪资条上都有载明,只是这笔钱被另外一笔学费补助的款项给冲销了。所谓的赔偿学费,其实是把这笔补助费用还回来而已,就跟薪水要归还的意思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