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记住,
何太后要亲于太监宦官的,所以何太后就给太监宦官们求情,想让宦官们回老家。
但袁绍见状哪能同意,于是袁绍又从中加了一把火,利用袁绍还是大将军何进手下的权利假传命令,把人家十常侍老家的亲人给关押逮捕了。
人家十常侍一看这情况,大怒不已,便势必要跟何进鱼死网破,于是当何进再次入宫找何太后的时候,就把何进给宰了!!!
何进一死。
袁绍大喜,立刻就引兵进宫杀死了很多的太监宦官,而剩下还没杀死的太监宦官见状,立马就带着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跑出了雒阳。
...............
而这,既是还在赶往雒阳的杨景所知大概发生的事。
...
现今七月末。
先前杨景他们一行人从蜀郡赵氏本家带来的一众物资,大大拖延了他们返回汉中南郑的日程。
导致六月末才坎坎到家,在汉中休息了还没三日,就让舅父还有族祖叔提前准备收拾行囊,马不停蹄的往雒阳赶。
如今,七月末。
杨景正跟着自家祖翁坐于去往雒阳的马车之上,离雒阳的路程也已不到小半。
呼...
他们爷孙俩,不坐马车都不行,来来回回的长途折腾,真的很令人消瘦吃不消。
当然,他们此行去雒阳,可不是只有俩個人,他们还带了三百铁骑包括甘宁、苏飞也在内。
...
松散而疲惫的杨景靠在自家的马车里,心里正不停的寻思着雒阳大戏的关节点。
他们不日便要到达雒阳了,时机赶的不大好,有些事说不准,也许,还存在部分的危险。
若是按照杨景大致中的记忆来看。
似乎这一场大戏的时间提前了不少时日!
而导致大戏提前的原因,多半就跟自家祖翁被任命凉州牧有很大关联。
祖翁被任领凉州牧,杨景自然是高兴的。
这州牧是被皇帝刘宏正式任命的,名义上名正言顺,谁都找不出毛病,而且还符合士人的《三互法》,虽然三互法后面混战时期有些提不起来,但以目前来看,这個州牧谁都挑不出毛病。
如此州牧,真让杨景大喜过望啊,自己一下子就起飞了,哦,不对,应该是说和祖翁一起起飞了。
...
不过等喜悦褪去,杨景的面色也渐渐的凝固了下来,因为他留意到了那部分曾未曾踏入的真相。
袁绍真的远比相信中的还要恐怖。
而且袁绍这個人,从前期来看。
袁绍他是忠勇的,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当时虽袁氏是为士族领袖,但最主要站出的人就是以袁绍为首的士大夫,而不是也为士族领袖之一的杨氏。
在混乱的雒阳,杨景他们杨氏还有外祖的赵氏,可是拥有不少力量在雒阳的,但他们却没有站出来,或说没有选择出来站队。
忠勇、智者这俩形容词即使杨景不愿意说,但前期的袁绍也无需杨景等一众人的承认!
他袁绍从救国报国上看,一举除掉了外戚这個存在了大汉王朝几百年以来的弊病,还除掉了宦官这些死太监。
简直就是士大夫眼里的大英雄,这也是后面袁绍能够一直这么猛的原因之一。
或许有人会说,袁绍引董卓入京了,是个大傻叉。
这确实是有点,而这主要的原因还是经验不足,外加后期中央权利的接替出现了真空期,被人钻了空子,同时,有的人内心开始发生了质变。
想当初,袁绍认为调来董卓是没事的,董卓原先是袁绍叔叔的手下,董卓是靠袁氏的力量爬上去,而外放出去的,既董卓是为袁绍那边的人。
而且袁绍也不是没有防着董卓。
袁绍调来了三路人。
一路西凉的董卓,调董卓开始那会,还只让董卓带领三四千人入京。
二路并州的丁原,丁原大概也只带了三千到五千兵马。
还有最后一路,派出了三個小将,让三個小将去招兵。
如此一看,其实是没毛病的,只能说没想到吧。
.ps:求推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