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气愤之极,还想再争辩他几句,却被重民阻止。忠民看出世昌的变化,他可不想让玲珑把世昌气出个好歹来。
于是微笑着跟世昌道歉说:“小孩子不懂事,老先生海涵。老先生请忙,我们告辞了。”说完拉着玲珑急急如落网之鱼,离开世昌家。
接下来的几个月,忠民都在为养蚕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玲珑也跟着忠民忙里忙外,跟世昌吵架的事情全被抛在了脑后。
这几个月里,中都的养蚕总体规划已经形成,北部山区几个乡镇是种植桑树的好地方,中都最北端的几个地方,基本都是山地,在风调雨顺年份中种庄稼尚且青黄不接,一遇旱年更是颗粒无收。这几个乡也是中都最穷困的所在,虽然这两年在忠民带领下,在佛祖保佑下群众温饱得到解决,但乡亲们却无法致富。于是忠民决定在这几个地方种植桑树,让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光秃秃的山地成为聚宝盆。
而在围绕县城的几个乡镇,全是平原地带,交通发达,群众比较富裕,忠民动员大家大家开绸缎作坊,在那位卖绸缎百姓的带领下加工生产丝绸,剩余的乡镇则主要负责销路,成立销售队伍和马队,向外面推销运送丝绸。
创业的历程是艰苦的,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更加艰苦。中都种桑养蚕、生产绸缎的致富之路就等于是白手起家,为此,忠民走遍中都所有村庄为百姓做思想工作,派出百姓南下苏州学习纺织技术。
在某种意义上说,忠民在中都大地掀起了一场**,一场前所未有的改变人民生活习惯的**,通过那场**,世代不出门的百姓走出中都大地,开始走出去学习新东西;祖辈以种地为生、以食为天的中都百姓开始突破传统,种起了经济作物;千年不变的个人主义思想也开始悄然变化,人们之间开始密切配合,乡村之间开始加强合作。这是中都人民最早发展工业的历程,从此,人们不再完全靠天吃饭,不再依佛祖保佑,他们开始试着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两年之后,中都东北乡的桑树已经密密麻麻覆盖群山,丝绸加工作坊已经红红火火形成了规模,中都的马队已经开始热热闹闹往外输送丝绸。从此,中都这座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开始名扬四方,中都也因此得名“江北小苏州”。
中都终于摆脱了贫穷,走上了富强,成为闻名遐迩的贸易中心。即使皇宫之中也开始使用中都生产的绸缎。
天竺使者来访宋朝,穿着宋朝生产的绸缎服装,郑重拜见徽宗皇帝。
徽宗皇帝一眼便看出,天竺使者穿的是用**丝绸做的衣服,便有些洋洋得意,开玩笑说:“贵国虽是佛祖成道之所,但却不如我天国物产富饶,连做衣服的面料也是我天国的丝绸。”
那天竺使者说:“启陛下,我天竺虽是佛主降生之地,但佛主一降生便是世界人类的佛主,他不单单属于我天竺,更属于**,不然**的佛教文化氛围怎么会比我天竺更浓厚呢?
大宋陛下,我身上穿的衣服,确实使用大宋丝绸制作,但这是20年前的丝绸,如今看来,在大宋已经是下等物品。但在我天竺,却被当做宝贝收藏的,它在我国与佛经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