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四八章 春(下)(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wWW、QВ5.CǒM//-

当然,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只围绕帝王家事转,这个春天里,还发生了很多很多事

首先是经过激烈的争吵,河工大方案终于确定下来――在赵宗绩、欧阳修、陈恪等人的反复强调下,大臣们终于认可了,黄河之所以常常决口,是由于过多的泥沙沉淀在河身之中,使河水愈来愈浅、河床愈来愈高所致;若听任黄河下游分作北流、东流两股,则两股河水的流速必然都较缓慢,泥沙的沉淀必然就越多,灾祸由此生焉

因此,最坑爹的二股河方案被废了但赵宗绩一派坚持的黄河北流方案,却不可能成行一来,牵扯到对辽国的防御,宋朝的君臣无论如何,也不敢与契丹人共有天险二者,黄河北流,还会导致汴河缺水,危及京城漕运,所以就治河来说,最正确的北流方案也被否决了

于是堵塞北流,全力疏浚东流,便成了唯一的方向,但具体如何施工,还是免不了激烈的争论

这时候,赵宗绩的援军到了――嘉佑二年的进士们,终于结束了三年外任,大批官员回京任职……有的是通过了馆阁考试,有的是直接被调回京城,在各部院任职

这些回京官员的人数在七十八人,创下了历届新高究其原因,一来得益于欧阳修当年贬抑太学体,确实为国家选拨出了一大批人才二来是官家和富相公有意而为之……

这些人里,大半出自于嘉佑学社虽然其中有一部分趋炎附势投入了赵宗实的怀抱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支持赵宗绩――这自然离不开章等人多年来的积极奔走联络,把他们大都发展成了新学党人

对于自己的地里长出了别人的庄稼,陈恪也只有采取默许的态度,谁让他也是嘉佑二年进士,哪有资格让同年投靠?

反观人家王安石,是嘉佑二年会试的主考官,虽然宋朝严禁搞门生、座师那一套但陈恪他们谁私下里见了他,不得尊敬的称一声‘老师’?

而且王安石养望多年,已经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他的新学不仅已经体系完善,在政务上也大有建树

在地方上时他无论何处为官,都能治理的五谷丰登、夜不闭户,还大胆创造了‘青苗钱’、‘水利法’等善法,为姓所感激,为公卿所称赞每每离任时,必有万民相送之景

到三司才半年时间,王安石又说动朝廷,推行了茶法改革

以往朝廷对茶叶采取包税制,将专营权卖给大茶商大茶商们包了茶叶销路,不论茶叶质有多次甚至掺上草叶作假,也不愁销路,因为姓从别处买不到茶,自然只能高价买次茶

这样的结果,就是姓受损,朝廷挨骂,全便宜了那些大茶商……当然,也肥了有司的官员

如今在王安石的推动下,官府废除了榷茶之法改向茶场收取茶税,允许姓可以南来北往,自由贩运茶叶结果半年之内,茶叶的价格跌落了一半,质量却比原先好了太多,销量自然激增

而朝廷的茶税,居然比原先包税时,多收了五倍从二万贯,直接涨到九八十万贯!令官家和相公们对王安石刮目相看!

虽然言官们弹劾他对茶场盘剥太重,但赵祯命人走访京畿、湖南一带的茶场,茶场主们却普遍反映,现在的负担比原先轻多了,可见茶税改革的必要性

自然,大茶商们都恨不得扒了他的皮,那些指望着茶商孝敬的官员,也气得直骂娘

但从监牢中放出来私茶贩,感激王安石,他们到处传颂他是圣人再世;年轻的官员们更是佩服王安石,认为他有不畏强权之心、回转乾坤之力/\/\/\/\这让章的工作异常简单,几乎不需要多费口舌,就能让那些嘉佑学社的同年,加入到新党行列,共创中兴大业

当然,陈恪毕竟是嘉佑学社创始人、那一科的状元、以及同年中官职最高、与赵宗绩好得可以穿一条裤衩的家伙,所以大家还是以他的马首是瞻……个比方,对这般同年来说,王安石是老师,而他是班长

不过陈班长可不是那么老实的家伙,在这个班里,他的死党可不少除了一干同乡外,还有曾家兄弟、郏等人,当老师和班长发生冲突时,会帮着班长一起揍老师的……

好吧,这都是题外话

回到正题上,陈恪将郏等人推荐给了赵宗绩郏是个水利天才,这三年来,又一直在河北路做官,他利用空闲时间,沿着二股河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考察,对于如何修河,早就胸有成竹

try{ggauto();} catch(ex){}

在郏看来,最正确的方案,自然是大河北流,非要东流是要出大问题的……陈恪之所以知道,现在东流的河道,乃是汉朝故道,就是郏考证出来的

但河工从来不是单纯的工程问题,现在只能大河东流,郏自然要尽力补救,使这个方案也勉强可行

有了郏的技术支持,赵宗绩在随后的朝议中,自然显得很是在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