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载半,光景迅流。
东城门。
尘土飞扬起,一队车马由官道上渐渐显出轮廓。
当首身穿盔甲的将士们高马开道,往后便是一辆齐驾马车,后面又跟了两辆普通马车。
“殿下,太子殿下带人在城门口迎接您,”前有兵士往后折返禀告。
晋王伸手掀开帘子,不远处便是巍峨城墙。隐约可见,城墙之下,有大队仪仗,其中大当首之人浅黄袍服。
“本王知晓了,”晋王放下帘子,并不意外太子亲迎。
自从去岁前往闽南招安,他便一直未曾回京,在沿海一带巡回,开埠拓展海运,若不是皇兄一封封诏书让他回京,他本打算年底才回来。
太子一众人马,也看到晋王的车架后。
近一年半的时间,太子已经从青涩少年成长许多,隐有景隆帝威严缩影,“是不是皇叔到了?”
“是的,殿下。”
太子忙翻身下马静待,脸庞上带着隐隐的激动神色。
除了太子与几位大臣,随同而来的还有福安公主等人。
不大功夫,晋王的马车便到了城门口,车夫停车,太子等人走上前,望着掀开的门帘,太子急声唤了声,“皇叔,你总算回来了。”
这一声总算,简直道尽了太子与晋王的情意。
旁边几位前来迎接的大臣也忙抱拳行礼,晋王抬手让他们免礼,而后微微弯腰,才下了马车,就被太子握住了双手。
晋王打量了他几眼,“一年多不见,你长高也成熟了许多。”
眼前的太子殿下褪去了属于少年的稚气。
“皇叔,福安也很想念您,”太子身旁一个穿着胡服的小姑娘,眉眼含笑地朝晋王行了福礼。
看着面前的小姑娘,晋王眼中带了温色,“福安也长大了。”
“是啊,皇叔你都离京多久了,父皇和母后一直都念叨催你回来,”福安公主比先前晋王印象中活泼了许多,且看她一身胡服装扮,宛若翩翩少年郎。
只是,叫他更为惊讶的是,是福安公主身后走出来的姑娘。
“灼灼?!”
“晔哥,欢迎回来,”陶灼今日自然也随着福安公主一起来了,她方才是站在福安和太子后面,特意隐藏了身形,此时俏皮地微微偏头,笑道,“晔哥不认识我了?”
祁晔看着眼前与福安公主一般,一身胡服的姑娘,那眉眼与前世最后记忆中陶灼模样渐渐重合,只此时装扮不同。
长发作髻上挽,金丝绣玉兰花纹束发带缠绕垂落,明眸善睐。
玉带缚楚腰,俏丽清素,灵韵俏动。
他嘴角慢慢上扬,眸中染上笑意,“灼灼,当然认识,模样跟以前一样。”
这句话,旁人或许是认为晋王殿下是说毓华县主虽然身形瘦了,但五官模样不变,但陶灼却知道祁晔所指何意。
如今她也的确如原先期待的一般,随了亲娘,只一年多便抽条变瘦长开了,虽然脸颊还带着些许婴儿肥,但却容貌昳丽,身形苗条,与前世十四岁左右模样身段无二差别。
虽然两人一直保持联系,她也说自己瘦了,但不如亲眼所见让祁晔觉得惊讶,她真是要长成大姑娘了。
看看她穿的胡服,一头墨发也用玉簪束着,与福安公主一般都是翩翩少年儿郎潇洒,不由笑道:“一年多没见,果然是跟以前不同了。”
“那是,谁让晔哥出去这许久都不曾回京过,”陶灼看看比以往更加俊美挺拔的他,眼睛里也有些许的恍惚感。
一别经月,再见他,竟有些悸动。
眼前的祁晔,像极了上世最后前的样子,但又那时候多了坚毅和成熟感,那之后她梦里不知多少回都是这面容,隐下情绪,她笑问:“回来路上可还顺利?”
祁晔点了下头,正要再说话,便有宗室的公子上前与他寒暄,更从后面走出一位带着帷帽的姑娘。
这姑娘正是昭容县主,只是晋王一看到她,不等她行礼完开口,便侧身对几位大臣道:“先进城回宫,莫阻挡了百姓出入。”
太子目光扫到昭容县主,自然是立马随之附和,“对,皇叔快些进宫,别让父皇与母后等心焦了。”
昭容县主才直起身子,就被冷落当地,帷帽之后的脸涨红一片。
可随着太子一声令下,大家都往城门内走,寻找各自来时的车马,准备往皇宫而去。
昭容县主不得不忍下不快,随着众人往里走,只是经过陶灼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都是她方才与晋王说话多了,才让她没有机会与他说上一句话。
而且不过一个伯府姑娘,居然因为什么护身的东西救了晋王,如今都封为县主,跟自己平起平坐了,着实让她看着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