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便是张老姨娘这一支的五姑娘,她母亲小张氏倒是个好的,可惜有个张老姨娘不停作闹。
这张老姨娘就觉得自己孙女也是二房嫡女,自然要与大房的陶宝琼排下来才好,想要老太爷给取名叫宝琦,可陶同正不同意。
宝这个字并不是辈分,可真要按宝这般排名下来,其他姑娘又怎么论?况且五姑娘是二房嫡出,可自己也算是庶出,怎么就非得标出嫡庶来?
后来陶同正自己做主给取了陶锦珊。
最小的六姑娘,则是因为三爷陶玉琅与积远寺方丈明远大师交好,明远大师为六姑娘测了五行后取名只一个灼字,且府里少有人知,六姑娘被明远方丈取名时,曾言:“此女贵,命缺火,只一灼字即可。”
文嬷嬷作为邵氏心腹,也是唯一知道这事的下人。
她觉得六姑娘也的确贵气些,毕竟生为伯府最下六姑娘,从小得老夫人卫氏三爷三夫人并兄姐们爱护,快乐无忧长大,这便是好命了。
可六姑娘即便受尽宠爱,也不会恃宠而骄,对她们这些下人也很宽厚,还关心她这老奴的身体,怎不叫人感动喜爱?
文嬷嬷身为下人,可对主子们的事情十分了解,对府里几个姑娘评价自然不一。但姑娘们这些好了歹了她清楚就行,却没资格去评判指手画脚,便是邵氏身边老嬷嬷也不会倚老卖老做招人厌的事。
活到她这个岁数,又经历了许多事,早就看透,这人啊,总是不一样,可不管是生来命贱还是生就富贵,还是得看自己怎么走这路子。
走的好了,如大姑娘陶岚玉,如今嫁的如意郎君,婆家宽厚,滋润自在;走的不好的,像是四姑娘,小家子气尽显,跟她那个姨娘一样自以为是,分不清是非好歹。
各人有各命。
便是她这当奴婢的,伺候了一辈子老夫人,往年不知受了多少来自老伯爷的气,如今人也没了,府里只老夫人一人尊大,她也跟着水涨船更高,日子舒心多了。
此时,老夫人看着下面一排溜五个孙女,笑着说:“天快冷了,府里要做冬季衣裳,这些是铺子里送来的布料,你们选一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挑好了让绣娘裁了做起来,等过些天,有出门的机会了穿出去也体面。”
虽然如今府里是卫氏和冯氏一起管家,可老夫人爱给姑娘们捯饬打扮,用她的话说,“我自己个老了,就爱看小姑娘们穿的光鲜亮丽好看。”
卫氏与冯氏孝顺婆婆,便将姑娘们的四季衣裳交给了老夫人管,左右不过是动动嘴吩咐下去,累不着老夫人。
邵氏也很得意她们这般体贴,每次都认真地选了好布料铺子着人送料子入府。
此时,铺子里的老板娘就在旁边候着,夸赞了几句“府里姑娘们真是各有千秋,老夫人好福气那。”
虽是场面恭维奉承话,可说的人心里高兴不是。
桌子上摆了粉白蓝紫等各色布料,上面图案也不尽相同。
陶锦珊刚想上前去拿那幅石榴红小簇花,就听陶灼说:“祖母,让二姐姐先挑,她比我们大,大了就要穿好看的衣裳,”好说亲事。
二姐姐模样也不差,若是打扮起来,也是娇美的小美人一个,而且她性子宽厚内向,对自己一直也很好,陶灼盼着她能找一门好亲事。
虽然她没说后面的话,可邵氏从她那小表情里看出来了,忍着笑意看陶虹珠。
最近跟着卫氏和冯氏学管家,虽然依然内向,可陶虹珠比原先大方了许多,柔声道:“妹妹们小,还是你们先挑吧。”
陶灼见她推拒,直接上前拉着她走到布料面前,“还是二姐姐先挑,我们都还没长成,穿什么衣服都是孩子气,显不出来好看,二姐姐快挑。”
上首邵氏也笑着道:“既然是妹妹们的意思,虹珠便先挑个喜欢的。”她就乐意看她们姐妹友爱和气,莫怪她心中偏疼小孙女,这小丫头平时顽皮归顽皮,可遇到事时,却格外懂事。
“是,祖母,”陶虹珠这才挑了匹石榴红的,若是以前她必不会选这般鲜艳的色彩,可嫡母和三婶对自己讲,太过于泯于众人并不好,为了亲事也要着重打扮。
见自己想要的石榴红被选走了,陶锦珊不由暗瞪了一眼多事的陶灼,总是给她添堵。
邵氏坐在上首,底下姑娘们的小动作一览无遗,不由暗自摇了摇头,这五孙女到底被张老姨娘养歪了,她也知道陶锦珊不时去庄子上看张老姨娘,也陪她住。这说起来是孝心,可得分对谁孝顺。
左右,不是自己骨血亲孙女,大面过得去就行了,她怜惜其他孙女还来不及。
想到这里,邵氏不由看了眼与陶锦珊关系亲近的陶如珍,这个倒是亲孙女了,可惜跟她那个姨娘一般,净小心思。
陶虹珠挑完后,依旧从陶宝琼开始轮着挑起料子,她跟陶灼衣裳多,穿什么颜色都压得住,很快就挑完,只有陶锦珊和陶如珍多费了些时间,尤其陶锦珊总觉得哪个都不如陶虹珠的好看。
她倒是想跟陶虹珠换,可邵氏已经让人量了她们身量记下尺寸,来不及换了。
“今年虹珠就要说亲了,跟你大姐姐一样,我这里格外补给你一套衣裳,”邵氏也希望陶虹珠嫁的好,即便她不是自己身边养大,可却是个老实孩子。
除了衣裳,邵氏又从自己私房里挑了些适合小姑娘们的首饰,同样,陶虹珠也多得了一样步摇,这步摇是姑娘们及笄后方可钗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