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楚歌一说起“喀秋莎”的瞬间。
上了年纪的人(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成熟,喜欢古典的年轻人)不禁浑身一震!
对于老一代人而言并不陌生,因为有一首苏国的诗歌就叫做《喀秋莎》!
而且《喀秋莎》,就诞生在华夏!
1938年,当时苏国与东瀛发生了战斗,名为哈桑湖战役。
战役发生时,正值华夏珲春地区的初夏季节。
漫山遍野盛开着梨花和野玫瑰花。
清澈的图们江如缎带一般,飘落在一碧千里的青山峡谷之中。
顺着江流不时从东瀛海吹来轻纱一样的薄雾。
苏国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就是从这美妙的大自然画卷中,得到了创作的灵感。
写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喀秋莎》!
无数人都在期待着,楚歌所说的这首歌,是否和那首诗歌有关!
当韩垒出现在舞台上之后,前奏也骤然响起。
这是富有苏国音乐风格的手风琴风格前奏。
就在此时,铜管乐器宏伟的伴奏同时奏响!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
果不其然,当韩垒唱出前一段的时候。
大家就已经确认这就是《喀秋莎》了!
没想到楚歌竟然真的将战争年代的诗歌进行编曲。
让《喀秋莎》重现世间!
如果说上一期韩垒所唱的《暗香》已经令人隐约感受到那战争年代的爱情故事。
那么这一期的《喀秋莎》无疑就带着真实的战争历史故事。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
在《喀秋莎》还没有改编成歌曲之前,它还只是一首诗歌。
为了能最大程度还原这首歌的历史故事。
楚歌早在此前就已经让盖亚电视台拍摄了这首歌的mv。
在韩垒演唱过程中,他背后的大屏幕上出现了盖亚电视台特摄的画面。
画面出现了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的思念。
表达了一位名为喀秋莎的少女,对远在守卫边疆的恋人的一片痴情。
后来卫国战争中,年轻的士兵即将开赴前线,保家卫国。
在喀秋莎的陪伴下,年轻的士兵眼含热泪,走向保家卫国的前线!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
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
这首歌曲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而是节奏明快、简洁,旋律朴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时期,这首诗歌对于那场战争,曾起到过非同寻常的作用。
而且不仅是苏国,就连华夏的老一辈人。
尤其是参加卫国战争的老兵们,不禁泪流满面,回忆起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
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
当年那首诗歌,伴着隆隆的炮火流传了开来。
如此说来,恰恰是战争,使《喀秋莎》这首全新的歌曲,体现出了它那不同寻常的价值。
而经过战火的洗礼,这首歌曲更是获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恒的生命!
当年这首爱情诗歌竟在战争中得以流传。
其原因就在于,这歌声使美好的音乐和正义的战争相融合。
尽管当年没有很好的条件对这首诗歌进行编曲,但也不阻碍姑娘们清唱《喀秋莎》。
歌声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们的英勇战斗,保卫祖国联系在了一起。